网站首页 > 泗门景点> 文章内容

泗门景点余姚泗门阁老遗踪

※发布时间:2015-3-28 20:35:40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谢建龙

  在浙东民间,提起明代贤相谢阁老,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他的家乡余姚市泗门镇,至今仍完好地保存着谢阁老幼年时的生养地、童年时的书房,以及魂归之处谢氏大祠等。

  明正统十四年(1449)12月28日,谢阁老出生于泗门丛桂桥北侧一座普通的四合院里。这座房子由谢阁老的祖父谢莹出资建造。谢莹字怀玉,号直庵,历任浙江布政司从事、光禄寺珍馐署丞。相传房子刚落成不久,谢家搬进去还没几天,谢莹的大媳妇邹氏就临盆生产了。时谢莹在福建任布政司都事,听到这个喜讯,根据《诗经·小雅·鹿鸣之什·伐木》中“出自幽谷,迁于乔木”之句,给新生孙儿取名“迁”,字“于乔”,号“木斋”。后来谢迁于弘治年间入阁任大学士,民间便尊称他“谢阁老”。按明代官制,一品官可以上封三代,推及曾祖父、祖父、父亲都赠封和谢阁老相同的官衔,即光禄大夫、柱国、少傅兼太子太傅、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谢莹的这座宅院也因此叫大学士第。

  大学士第东西横阔14.2米,南北进深23.3米,庭院中的石板及屋内地砖因年代久远均已碎裂。前进正门横额南北两侧均镌刻有“大学士第”四个大字,每字约45厘米见方,笔力苍劲古朴。大学士第是余姚现存年代最早的明代建筑,2010年11月公布为余姚市级文物点。

  出大学士第往北三十米,有一幢三间两弄的歇山式双重檐建筑,这就是谢阁老童年时代的书房。楼西有一个池塘,东西长18米,南北宽6.5米,池深2米左右,池水清澈见底,相传是当年谢阁老的洗砚池。

  谢迁六岁开蒙,塾师是他的亲舅舅邹珙,八岁就能对课。一个夏天的夜晚,谢莹与邹珙在院子里乘凉,偶然听到洗砚池里传来一阵阵蛙鸣声,谢莹随口说:“蛙鸣水泽,为官乎,为私乎?”一旁的谢迁用“马出河图世将乱”的典故应声答道:“马出河图,将乱也,将治也?”谢莹与邹珙大奇之。成化十年(1474),谢迁中浙江乡试第一名举人(俗称解元),次年殿试又中一甲第一名进士(俗称状元),遂把原先的书房加以扩建,并改名为“状元楼”。状元楼东西横阔16.6米,南北进深13.5米,檐下高悬“状元楼”匾。如今,楼里的所有石磉礅均已沉入地面,木柱、楼板、横梁等木制结构皆呈深黑色,整幢楼偏西倾斜。1997年3月,公布为余姚市级重点文物单位。

  状元楼向东约10米,是阁老府遗址。阁老府又名谢太傅宅、阁老第,始建于明弘治年间,占地八十余亩。其正堂称葆光堂,葆光堂后有颐益堂,左有寿春堂,右有贻秋堂,颐益堂后有保誉楼,堂楼名称都取自“纶言(古代诏令的代称)”。嘉靖三十二年(1553)4月,阁老府毁于倭患,重建后再毁于清同治元年(1862)8月太平战火。清同治三年,因限于财力仅修复葆光堂,每年春节挂谢阁老上三世、下四世共八代十二对考妣神像供子孙瞻仰。宣统元年(1909),在葆光堂内创建私立二房初等小学堂,后改称泗门乡区立第一国民学校。20世纪80年代,葆光堂被拆,复于2003年迁址汝湖公园内重建。

  嘉靖初年,新登基的世感念谢阁老为顾命大臣,累次遣官员到泗门慰问谢迁,浙江守巡诸官也时常前来问安。为此,谢阁老特意改建阁老府东南的一座小桥,取“问安”之意名万安桥。现存万安桥系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重建,为单孔石拱桥,桥洞跨径11米,桥身宽3.2米。两边石栏板外侧各刻有“万安桥”3个楷书大字。南桥洞两边有联曰:“片石于东山千古,前朝问阁老安否。”北桥洞两边有联曰:“万人犹识东山里,安土同礅汝水滨。”1996年因河道改,万安桥成为旱桥原地。2004年12月,余姚市以阁老府遗址为主体,划定阁老府传统文化街区,其中有状元楼等市级重点文物单位2处,大学士第等市级文物点2处,万安桥等市级重要文物古迹5处。

  明正德六年(1511),谢阁老在泗门龙舌桥西北建谢氏始祖祠堂(又名谢氏大祠、谢氏家庙)。其次子、弘治十八年探花、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掌院学士谢丕具体承建,四子、后军都督府都事署左军经历谢亘捐助地基,长子、礼部仪制清吏司员外郎谢正题写门额“泗门谢氏始祖祠堂”。初时仅一进,曰“宝树堂”,中奉宋迁余姚始祖长二公神主,东西分奉谢氏十八房昭穆神主。嘉靖十年2月18日谢迁去世,旋谢丕复建第二进,曰“三太傅祠”,奉晋太傅谢安、宋太傅谢深甫及明太傅谢迁等塑像,祠前东西各建“太傅流芳”及“东山并秀”跨牌坊,并在祠前湖面上造“笔墨纸砚”文房四宝人工景点。清同治元年,祠堂毁于太平战火,惟门楼因砖石结构幸免于难。光绪年间,谢氏族人又集资重建,且规模胜过旧制。2003年后,泗门镇先后投入近200万元,对谢氏始祖祠堂进行性修复,2011年1月公布为浙江省重点文物单位。

  图为谢氏祠全景

文章来源于http://www.daosimt4.com/MT4平台出租
关键词:泗门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