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泗门资讯> 文章内容

余姚:依托基层党校 探索形式多样“红色课堂”模式

※发布时间:2016-7-17 16:33:13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基层党校是基层党员教育的主阵地。余姚历来十分重视基层党校作用的发挥。自2007年以来,余姚市委宣传部依托基层党校,积极探索覆盖广泛、门类迥异、形式活泼的“红色课堂”教育模式。如针对党员年龄偏大、行动不便的实际,设立“墙门”课堂,提供上门服务;针对行政村规模较大、党员集中教育难的问题,设立点面结合的“便利”课堂,打造“10分钟学习圈”;针对年轻党员思维活跃、熟悉网络的特点,搭建“一网两微一端”虚拟课堂,通过加强互动,实现党教“零距离”……

  人人皆学:“红色课堂”因人施教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余姚流动党员、商圈党员、合作社党员等日益增多,使原本依托单位或村(社区)的党员教育“力不从心”、“鞭长莫及”,加强对这些党员的日常教育,成为一个崭新的课题。

  近年来,余姚鹿亭乡、马渚镇、兰江街道、临山镇等乡镇(街道)采用因人制宜的方法,灵活开设基层党校,让“红色课堂”走进流动党员、商圈党员、合作社党员,消除了党员教育的“真空”和“盲区”。

  【外出党员的“延伸”课堂】

  “全村25个党员怎么才来了10个”,“40余个党员怎么才来了一半”……这是2013年3月鹿亭乡开展党员教育活动时遇到的尴尬事。随着余姚山区党员下山移民、进城打工的越来越多,不少党员渐渐地成了“流动党员”。他们常常不能如期参加基层党校的学习,党员教育的参与率和效果更是大打折扣。龙溪村村委会主任褚洪善坦言:“现在全村超过一半的党员已在城区生活和工作,进山学习太不方便啦!”

  外出党员多,党员教育难实施,怎么办?乡党委征求多方意见后,决定将基层党校的课堂延伸到外出党员的集中居住地,先后在外出党员聚集地建立12个基层党校教育点,明确活动场所、管理人员和教育计划,确保外出党员能够按时参加党教活动。外出党员教育点“延伸”课堂建立以来,该乡12个党员教育活动点均能很好地开展工作,活动参加率超过90%。其间,该乡利用“延伸”课堂定期开设党课,及时向党员传达“三改一拆”及党员“零违建”、村三资管理改革等内容,得到了外出党员的一致好评,提高了他们对党务、村务的参与度,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外来党员的“新市民”课堂】

  近年来,马渚镇经济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前来安居就业,包括来自新昌钦寸水库的一批移民,他们一起成为了推动马渚建设发展的“新市民”。然而,“搬迁”新居容易,让“心”安家却难,特别是“新市民”中的党员出现了找不到党组织的苦恼。

  针对这一情况,马渚镇2004年成立了镇外来人口党支部,并依托该党支部建立“新市民”党校,开设“新市民”课堂,为“新市民”党员及积极分子开展理论培训、宣传教育和服务工作。此举既解决了“新市民”找不到党组织的困难,帮助他们更快融入“新家”,也加强了他们的理论学习。如今,“新市民”党校为50余名“新市民”提供入党咨询,为30名有入党意愿的“新市民”、12名“新市民”入党积极分子和流动党员开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两学一做”等专题理论讲座。“新市民”课堂营造的浓厚学习氛围,增强了“新市民”的荣誉感、责任感和归属感。

  【商圈党员的“联合”课堂】

  伴随着新兴商圈、专业市场迅猛发展,这一区域成为党员教育工作的新领域。为此,余姚在中国塑料城、四明商圈等地组建了基层党校“联合课堂”,组织党员开展理论党教、诚信经营、企业文化、职业道德等思想教育活动,组织举办“创新驱动,携手圆梦”研讨交流、诚信主题实践和志愿服务及公益活动。商圈“联合”课堂的建立,解决了一些“两新”组织党员少学、失学的难题,带动了商圈内各商户的学习交流,促进了商圈内党教工作的开展和商圈经济的繁荣发展。

  四明商圈党支部2009年成立至今,共有21名党员,每月开展党员教育活动,到会率都在90%以上。该党支部书记熊百川说:“从到会率可见基层党校的吸引力有多强。现在要加入商圈党支部的企业很多,商圈党校真正发挥了教育人、凝聚人的作用。”

  【合作社党员的“两富”课堂】

  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催生了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社。余姚选择在党员较多的合作社建立党校,开设“两富”课堂,坚持“教育兴社、产业富农”的理念,实行教育内容“理论+农技”、教育对象“党员+社员”、教育形式“课堂教育+田间实验”的新模式,为农民党员搭建了一个集理论教育、农技培训于一体的平台,实现了“脑袋、口袋一起富”的梦想,深受党员群众的欢迎。

  在今年葡萄采摘期开始前,临山味香园葡萄专业合作社的党员经营户亮出了共产党员户的金字招牌。合作社党支部书记陈正江说,“这好比诚信工商户牌子一样,承诺不会短斤缺两、以次充好,让游客可以放心选购。”该合作社通过“两富”课堂,积极开展理论宣教和技能培训等活动,不断强化党组织和党员在推动社员致富方面的积极作用,通过推行全程服务,切实帮助果农致富,促进合作社快速发展。该合作社已成为全国50佳合作社,省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

  处处能学:“红色课堂”见缝插针

  新常态下,基层党教工作需要主动出击,全方位占领宣教阵地。凤山街道宪卿第社区、朗霞街道等根据教学对象需求,因地制宜,精选点位,见缝插针创设“红色课堂”,将党员的教育向老墙门、自然村、企业餐厅等延伸,让基层党员处处能学。

  【社区党员的“墙门”课堂】

  家住城区县东街小区的89岁老党员方海卿因身患痛风,行动不便,无法参加组织生活。近日,当社区党员将《中国共产党党章》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送到他手中时,方老连声感谢:“组织没有忘记我这个老党员啊!”

  像方老这样的耄耋党员,在凤山街道宪卿第社区有30余位。老党员年迈体弱,行动不便,无法参加集中学习。社区党委采取走教形式,组织辖区内几名素质高、热心肠的年轻党员,带着微型党课《不忘初心》等,开展了“微型党课进墙门”活动。“墙门”课堂,让老党员可以就近参与学习、活动,有效地解决了教育组织难、活动开展难和作用发挥难问题。

  【点面结合的“便利”课堂】

  改革开放以来,行政村规模急剧扩大、农村党员数量不断增加,党员集中教育难成为一个突出问题。为此,余姚秉承“打造10分钟学习圈”的工作理念,在一些规模较大、自然村较多的行政村,推行“1+x”党校教育模式,即在行政村设立一个村党校,在自然村设立分校或教育点,以满足农村党员就近学习的需要。

  朗霞街道天华村坚持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模式,村党校和5个片分校(教育点),每月23日和30日各组织一次集中教育活动,将村党校建成集学习交流、志愿服务、民意收集、文化熏陶于一体的全天候、超市式宣教阵地。“1+x”“便利”课堂的建立,较好地解决了农村党员集中教育难、干群沟通难、人心凝聚难、活动开展难等问题,营造了党员“想学就学”的氛围,使党教工作抓在日常、严在经常。该村有共产党员188人,目前,到会率已从70%提高到80%以上。

  【农家的“小院”课堂】

  “很多‘两学一做’要求的事,我们村的党员10年前就在做了!”泗门谢家路村的“好嗓子”倪秋梅是该村第九党支部书记。她家是支部日常的教育活动点,也是一个农家“小院”课堂。近日,谢家路村11个“农家小院党建园地”新鲜出炉。党员们坐在飘着瓜果清香的院子里,一起学习讨论党建工作、民主评议村里大小事务、挖掘身边党员的好人好事。

  作为全国文明村、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谢家路村今年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加快实施“农家小院”党建阵地,进一步夯实、做强基层党建工作。在农家“小院”课堂上,党员们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理论学习教育,开展“百名党员百面旗帜,百个先锋百个故事”征集、“忆党史、颂党恩、跟党走”建党95周年系列活动等,同时,坚持要求党员学党章、佩戴党徽、按时缴党费,切实增强了党员的理想信念和党性意识。

  黄家埠镇横塘村也有一个远近闻名的农家“小院”课堂,老党员潘嘉森在自己家建立“百姓讲坛”,每周五与党员群众面对面讲政策、说时事、话成就,凭着直白易懂、生动活泼的党课,在当地拥有了大批“粉丝”。

  时时愿学:“红色课堂”喜闻乐见

  “红色课堂”要最大限度发挥党课教育感染人、塑造人的作用,就要摆脱“简易灌输”、“刻板说教”的模式。近年来,余姚主动顺应“微时代”传播特点,连接互联网和掌上平台,打造“指尖上的传播阵地”,让党员利用碎片化时间随时学随身听。同时,余姚还通过演讲、辩论、知识竞赛、诗歌朗诵、文艺晚会等群众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党员教育。

  【指尖上的“虚拟”课堂】

  2013年来,市委宣传部在全省率先建立理论传播“一网两微一端”新媒体,构建“四位一体”理论宣讲新平台。运作中,“一网两微一端”既按各自优势和功能发布资讯,又互相打通终端,实现资源共享,目前,网页点击率达10万余人次;微信关注用户达3.4万人,浏览量累计超40万人次;微博累计推送图文信息1万余条,阅读量100万余人次。“新媒体传播微理论”获评全省基层宣传文化工作“三贴近”优秀案例。其间,余姚利用新媒体“虚拟”课堂开展各种形式的互动活动20余次,提高了理论传播的吸引力和参与度。如十八届五中全会微信知识竞答,利用“党员组织生活日”,首次引入H5技术,吸引8.5万人次参与答题、9.1万人次浏览关注;自2014年在全省首创“微型党课人气选手”微信投票活动以来,累计吸引微友18万人次;前不久组织开展的“两学一做”微信图文大赛、创意H5大赛评选等活动,浏览量达10万余次,点赞量达近5万次。有粉丝说:“参与活动学理论,好学、好玩!”

  互动力决定生命力,参与度决定关注度。余姚还组建新媒体矩阵,会同全市96家微信公众平台建立联盟,联动开展活动18次。今年全市第9届微型党课决赛期间,余姚联合“浙江新闻”客户端、“甬派”客户端等30家新媒体平台联动开展图文直播和视频直播,微博、微信、网页、手机客户端同步播出,吸引10万网友在线观看,百余微友评论留言,有效扩大了理论传播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舞台上的“文艺”课堂】

  革命老区梁弄镇在传承红色基因中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为了让“传统变得更亲和,历史变得可触摸”,该镇充分利用“文艺”课堂,抓好重要时间节点,讲好梁弄故事。今年“七一”前夕,该镇组织红色故事、生态故事、党建故事、中国梦故事、梁弄好人故事等8支宣讲队伍,以“党员组织生活日”为契机,为党组织提供菜单式宣讲,让党教内容更加入耳、入心、入脑。

  同时,该镇开展“铭记历史知党恩,坚定信念跟党走”纪念建党95周年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文艺巡演,并利用“我们的节日?火红梁弄”文化节等各种节庆文艺演出,穿插带有理论宣教意义的文艺作品,如快板《十八届五中全会开得好》、三句半《家风家训是个宝》等,使广大党员群众在观看中接受教育。在观看情景剧《绣红旗》、双人舞《永远跟党走》等节目后,一名姓陈的年轻党员说:“纯粹的理论讲课比较沉闷、枯燥,这种以文艺节目融入教育内容的形式,让人耳目一新、深受启发。”

  此外,2015年至今,余姚依托全市基层党校、农村文化礼堂开展宣教活动850余场,受教育党员群众达7.6万余人次。其中,微型党课进基层党校活动创新推出“微型党课+好人故事”、“微型党课+理论说唱”、“微型党课+知识竞答”、“微型党课+主题展览”等“微型党课+”模式,深受基层党员群众欢迎。2014年以来,余姚已开展微型党课巡讲进文化礼堂80余场次,受众超7000人次。余姚“微型党课+”做法被中宣部《信息专报》刊发推介。

  【民企的“餐厅”课堂】

  民营企业是沿海发达地区的经济主体,而民营企业党员教育历来是基层党教工作的薄弱点。余姚根据“灵活、多样、实用、简便”的原则,在大型民企试点建立党员“餐厅”课堂,通过播放微党课、微电影和人文历史、文明礼仪、法律法规等教育视频,举办党的十八大、中共党史、“中国梦”、职工风采等展览,使之成为企业党员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6年4月19日起,新丰轴承有限公司的“餐厅”课堂组织播放《筑梦中国》等系列党建宣传片,每周至少两次,每次半小时,并定期开展学习讲座,谈观后感,受到许多党员和员工的点赞。公司副总经理周兴国评价该“餐厅”课堂:“较好地利用了碎片化时间和职工集聚的特定空间,有效解决了工学矛盾,走出了民企党员教育组织难的困境,开拓了民企党员教育的新路径。”

  目标准了、方式活了,“红色课堂”魅力无限,激活了基层党校建设。截至目前,余姚基层党校已建成省级示范、先进基层党校10所,宁波市级示范、先进基层党校20所,余姚市级示范基层党校128所。余姚基层党员教育工作受到上级部门的多次表扬。宁波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万亚伟批示:要好好总结余姚经验,围绕落实《市基层党教意见》,以基层党校(分校)为平台,以村班子、党员、村民骨干为重点,以模块化标准化课程为基础,以支持保障和督导为支撑,推动这一制度落地。

推荐:

关键词:泗门资讯
没有资料